范仲淹后嗣书法家范传福(前)、河南书画专业委员会会长王文学(后)
范传福,字墨凡,范仲淹笫二十七世嫡孙,中国美术家联合会副主席、中国国际文化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国家一级美术师、北京青云墨海书画院常务副院长。自幼学习书法,临摹多家名帖,墨池习书几十载,迄今不断。物换星移,寒暑交替,持之以恒,勤耕妙悟。
范传福作品具有典雅清幽之风格,整体之中,时夸张,时变异,一字之中,或紧或疏,技巧运用自如,毫无雕凿之意,有如风行雨散,润笔开花,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韵味。悟古贤人之诲,集古大家之风骨,成书家之大器,尊先人之诚教,施今日之小成。借传统文化之源,就书法艺术之势,展传统文化之才华,交天下之致友。老子曰“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”,须胸中有力,方能跨步前行,吾深感胸力不够,故刻苦努力,立做大器之才,有所成就。范传福主攻小楷书法,己书小楷长卷四十米(三经合一),另有《道德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孝经》等长卷多卷,并得到宗亲范曾的高度赞赏,视为宗亲弟子。
先祖范仲淹的传世名篇《岳阳楼记》是范传福经常书写的经典名作,范文正公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、“不以物喜、不以己悲”的情怀以及严谨纯善俭朴的“文正家风”一直深刻影响着范氏后人。范传福言及家祖,钦敬之情由心及表,多年来他曾多次书写众家经典,其中以佛家《金刚经》、道家《道德经》以及《孝经》为最。范传福说,他喜欢在书写经书的过程中,慢慢领悟其中的蕴含。
他的草书取法张颠醉素,如锥画沙一泻千里,似闪电惊雷震撼人心。犹善行、草,其行书奔放飘逸,雄浑豪迈。其结体讲究变化,错落有致,生机盎然,性灵必现,挟性裹意,心意连绵,犹如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,不仅给书法爱好者带来华美的视觉效果,而且能给你带来无尽的快意和暇思,其榜书线势流畅爽利,结体呼应自如,行气内敛外放,墨色浓润和谐,体势宏恢,行朗旷达。

范仲淹后嗣书法家范传福献墨
那么在范传福看来,怎样才能练得一手好字呢?他说,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,首先要学习古人,模仿古人,在古人的书法里面汲取营养,扑捉到古人的神韵,这样再写字就好看了。而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字体,如此虽然写出来的字形与古人不一样,但能看得出古人的影子,因为你已学到了古人的笔法,体会到古人的艺术神韵,这才是书法家应该写出来的字。
目前,范传福的书法作品已被中国邮政等制作成纪念邮册全国发行,并有作品被入编《新中国美术家大典》书法卷,在全国新华书店、图书馆发行。其小楷作品《孝经》被中国书法家协会、中国美术家协会、中国志愿者服务基金会评为优秀作品,并永久性收藏。此外,其它作品也多次参展获奖,并被多家院馆收藏。
潜心练书之余,范传福还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。2007年他向新疆阿勒泰地区捐赠多幅作品,用于学校校舍建设,并多次参加作品义卖活动;2010年5月,向青海玉树捐赠多幅书法作品;2011年7月,向“爱我中华—关爱孤寡老人爱心活动”捐赠多幅书画作品,呼吁社会共同关注空巢老人。


